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在解析臭氧極端汙染事件的傳輸和來源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3-10-23    作者:胡峰

近期,尊龙凯时谢品华研究員团队在臭氧(O3极端污染事件不同垂直高度的臭氧传输特征和来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以《一次臭氧极端污染事件下不同垂直高度传输过程及源归因综合分析—以合肥为例》为题发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強化多汙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聯防聯控,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已成爲“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目標。長三角地區作爲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台,在夏秋兩季臭氧汙染事件頻發,天氣類型在多尺度上(局地到區域)影響臭氧的傳輸和光化學生成。然而,在高濃度臭氧汙染事件背景下,臭氧的三維傳輸特征和溯源研究極少。
謝品華團隊將立體探測技術與數值模型相結合,以合肥爲受體城市,揭示了一次臭氧異常高值的傳輸和來源形成機制。基于臭氧立體觀測結果發現,2020年9月5日,高濃度臭氧氣團通過夜間殘留層傳輸至合肥市上空,次日通過垂直湍流等過程回流至地面,造成合肥市次日臭氧出現極端高值。模式計算表明,台風來臨前夕,長三角地區出現風場弱、輻射強的停滯氣象條件,不利于汙染物的擴散。在此條件下,光化學反應主導臭氧的形成和積累,使得長三角出現了嚴重的臭氧汙染。在東南風場的作用下,高濃度臭氧氣團向西北方向傳輸、彙集,隨後受台風影響進一步向西南方向傳輸,致使安徽中部地區(包括合肥)和西南部地區出現嚴重的臭氧汙染。基于區域臭氧溯源結果表明,長三角地區的區域性貢獻主導合肥市此次事件地面及不同高度臭氧汙染的形成,其中江蘇南部和安徽南部(蕪湖、馬鞍山和銅陵等市)對合肥市的臭氧貢獻最高。基于時間溯源結果發現,前三天NOx排放産生的臭氧發揮了重要作用,需要特別注意前一天的臭氧貢獻。該結果對于深刻理解長三角地區臭氧傳輸機制和優化防控臭氧重汙染的區域和時段排放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 U19A2044)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7237
極端汙染事件下臭氧濃度的立體分布、傳輸過程和來源解析